建邺区全面打造智慧校园“升级版” | ||||||||
| ||||||||
4月18日,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南京市建邺区召开,与会代表近400人考察建邺区5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,建邺区做《深化应用,融合创新,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》交流发言。建邺区在2015—2016年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监测中蝉联全市第一、名列全省前茅,教育信息化成为带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。 近年来,建邺区强化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,统筹推进智慧校园“三通两平台”(宽带网络校校通、优质资源班班通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,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)建设,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,全区中小学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园比例列全市第一,连续2年获得南京市数字化校园评估一等奖,连续3年获得南京市信息化应用竞赛总成绩第一名,连续6年获得全国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竞赛优秀组织奖,荣获全国首批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进区称号。 一是科学规划,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。建邺区在全市率先出台《建邺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(2013—2015年)》《建邺区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》《建邺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五年行动计划(2016—2020年)》等,引领全区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。成立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、教育信息化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,“一把手”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。各校成立教育信息中心,试点首席信息官制度。建立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考核机制,每年签订目标考核协议,将信息化工作成效纳入到对学校办学绩效考核之中。 二是加大投入,夯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硬件基础。建邺区逐年加大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,2014、2015、2016年分别投入2100万元、2200万元、7500万元。2016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育城域网和数据中心的建设。目前全区已建成教育城域网,实现千兆到校,百兆到班,并已和市教育城域网实现互联互通。全区50%以上的学校装配录播教室、校园电视台、机器人教室、创客教室、未来教室、数字化学习实验室等专用教室,为数字化移动学习配置平板电脑1000多台,逐步淘汰投影机和粉笔,代之以触屏式一体机和手写笔。 三是深化应用,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。建邺区努力建好教育信息化三支队伍,抓好三级培训。建好三支队伍,一是加强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,2012年成立全区教育技术研究联盟,汇集全区教育技术能力强的教师组成核心团队,先后完成门户网站、办公平台、资源平台、教师课题论文管理平台、办学绩效评估系统等自主研发。二是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,2011年成立信息技术教师中心组,近两年有16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NOC网络团队竞赛一等奖、江苏省和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。三是加强教师应用能手队伍建设,坚持研训一体、培训提升、以赛促用,涌现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能手教师。抓好三级培训,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一线学科教师培训,采用定期网络培训、信息技术超市培训、菜单式培训等多种形式,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。 四是融合创新,全面开启学校智慧教育新篇章。目前,建邺区有12所学校开展数字化学习项目研究,初步形成区域数字化学习特色。莫愁中专校自主研发“一卡通”系统,金中河西分校、南外河西分校试点STEM教育,新城初中、新城怡康街分校、金中实小开展数字化学习项目,柴火创客空间落户中华上新河初中,致远外小团队夺得全球DI比赛冠军,第五幼儿园的体感游戏教学,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影响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区实现中小学触屏式互动教室配置率100%;云录播教室配置率100%;数字创新实验室配置率100%;增加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和学校公共区域计算机的配置,全面建成“云桌面”系统,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,全面打造智慧校园“升级版”。 | |||||||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 ||||||||